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听雨楼

依楼听风雨,淡看江湖路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孙双金: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学道德  

2017-02-28 15:48:26|  分类: 教坛新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学道德

孙双金

 

鲁迅先生说:“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,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。”以先生的观点来谈论教学行为,不免沉重了些。但无法回避,必须直面这沉重的现实。


什么是教学道德?用孔子的话来说,“循循善诱”是教学道德,“因材施教”是教学道德,“举一反三”是教学道德,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是教学道德。教学道德就是让学生心智得到启蒙,思维得到激发,情感得到陶冶,人格得到提升。


儿童到学校接受教育,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思想启蒙。让儿童心智得到启迪,这才是真正的启蒙。孔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学中思,思中学,它揭示了教育最本质的规律。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思维火花四溅,让学生浮想联翩,让学生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。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,学生思维激活了,语言也就发展了。逻辑思维强的人必然语言有条理,形象思维好的人必然语言生动活泼。


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,还能看到多少思维的火花?太少了!我们看到太多的唯一答案,太多的肤浅回答,太多的唯美煽情,太多的就内容而内容、就字面而字面的低效讲析。我们的学生就在这样的课堂里荒度每一天,每一月,每一年。我们就这样认真而善意地浪费着学生的宝贵生命。这样的教学道德吗?


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呢?


第一,阅读文本要善于发现矛盾,挑起认知冲突。朱熹说:“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,有疑者却要无疑,到这里方是长进。”明代陈献章说:“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。疑者觉悟之机也,一番觉悟,一番长进。”要让学生有疑且觉悟,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,善于发现文本内在的矛盾、冲突;善于用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,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。教学李白的《赠汪伦》:“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”可以提问学生: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,偏偏等到李白踏上小船才踏歌相送?教学人教版第四册《找春天》:“春天像害羞的小姑娘,遮遮掩掩,躲躲藏藏。”可以启发学生: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小姑娘?改成春天像“慈祥的老太太”、像“活泼的小伙子”行吗?问题一出,冲突顿生,思维的火花就点燃起来。


第二,语言实践活动要有思维的张力。所谓有张力,就是有思维发散的空间,有比较多的可能性,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多元的。我执教《春联》一课,设计了两个语文练习。一是讲述明代解缙续写《春联》的故事:“门对千根竹,家藏万卷书。”财主把解缙家门前的竹子全部砍去,如果你是解缙,你会续上哪两个字?学生稍作思考,说出十来组词语,让我和听课老师叹为观止。二是出示写弥勒佛的上联:“大肚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事”,让学生对下联。结果学生对出“张口能念,念天下难念之经”“开口便讲,讲天下难讲之道”“垂耳能听,听天下难听之音”“慧眼能观,观天下难观之心”“妙手能写,写天下难写之章”“大足能行,行天下难行之道”等十多幅下联,学生思维能力、语言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。


马克思说:“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,教育之为教育,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。因此说,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。”


让我们为了唤醒和激活而教吧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5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